明明是政府或者央国企的官方网站,怎么会这么难用?搜不到,查不清,看不了,还能算官方网站吗?
看视频的各位无论是上学、工作,还是刷剧、考研,或多或少都用过一些政府、国央企、学校、学术、电视台的官方网站吧?只要用过,应该都免不了要吐槽一句,这也太难用了。
难用,成为了不少人对于官方网站的刻板印象,甚至让一些人产生了PTSD。比如枪仔,因为做视频的缘故,需要经常在官网查找大量信息,这也导致枪仔要忍受大量“反直觉”的网站交互设计,才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别以为像知网这种,由顶级大学牵头建设、有央企背景的网站,十分难用是件稀罕事。事实上,比它更难用的政府网站多了去了
本期视频,枪仔讲先带你了解政府网站的简要发展历史,为什么发展到最后变得难用,以及政府是如何听劝改进。不要说我啰嗦哦,这一个话题讲起来确实有点小复杂。
现在大家用政府网站越来越频繁,而且用着用着,就能发现不少问题,这恰恰说明咱们的电子政务改革,开始见效了。要是没有这项改革,我们可能还得像电视剧里的丁义珍区长那样,亲自在窗口给“达康书记”递身份证、填表呢。
电子政务改革开始于“六五”期间,也就是1981~1985之间,已经持续了40多年了。最早也只是建立一些数据中心,把政务相关的信息、数据来进行电子化处理。
到90年代初,国家已经为43个部委部门,建立了170多个数据数据库。等到我们和国际接轨,线),才正式考虑通过线上门户网站,作为政务处理工具的一部分。
最初,政府网站就只是用来公示政务信息的,而且只有一些有实力的大城市,才有这个能力建设这种网站。比如,北京市政府网站都建了26年多了。
线年。这一年,我们正式上线了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,并且发布了《2006—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策略》,规划了之后15年中,电子政务的发展框架和重点。
这份文件里有几个重点,包括政府信息公开、建立政府主导的骨干网站群、无偿提供电子政务方面的信息服务等
自文件发布之后,全国各地的政务网站、国家主导的工具类网站,就慢慢的变多了。
用来查询企业工商信息、被称为“天眼查”“企查查”的业务起点的“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”网站上线年;
被戏称为“翟天临”照妖镜的学信网虽然在2001年就上线年才开始更大规模的吸收、规整各类学籍、学位信息。
而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,也变成了标配,从省、市,到县,甚至一些乡镇级单位(XX区)都有了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。
当然了,如果政府网站只是用来公示信息,那好不好用,可能更多是个信息及时和公开性的问题。
但让大家又爱又恨的,是2019年4月出台的那份《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》。简单来说,这份文件的核心就是要把政务处理搬到线上,一体化操作。说白了,就是以前得跑窗口办的事,现在尽量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服务平台来搞定,尽量让大家少跑腿。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
文件出来之前,其实已经有好些政务处理,在网上搞了挺长时间了,比如机动车相关的事项办理。但自从那份文件一发布,各种省市级的网站和APP,像XX通、XX办之类的,就开始扎堆出现,不光有小程序,还有各种应用。当然了,地方政府网站,也开始承担起在线政务处理的任务了。
客观的说,这种改变效果很好,公共舆论也非常赞同这种改革,甚至给出了政务处理不跑腿,或者只跑一趟腿的评价。
就说最近吧,我们团队年初的时候,去泰国团建,好几个同事都得办护照,他们都不是北京人。一开始以为得回老家拍照、填表,还得等上好一阵子,结果一查发现,网上预约、填资料,然后去拍个照,不到一周就能在北京拿到护照,真是太方便了。
另外,我们能打开的政府网站,基本都带有无障碍、关怀模式、多语言切换等功能,也算很用心了。
但是,再多的优点,也掩盖不了40多年里积攒的很多问题,以及各种反直觉的设计。
大家应该对天眼查、企查查、企名片这类平台很熟悉了吧?按理说,已经有政府主导的“全国企业信息公示平台”了,而且完全免费,丝毫没有保留,怎会是会让其他私企的产品有活路呢?诶,虽然信息是公开,虽然免费,但官方的难用啊。
别的不说,想要用官方的工商信息平台,首先得注册,还不是填个手机号那么简单,身份证什么的都要填。而且,想要查某个企业,得先了解这一个企业注册到哪里,你才能选择地区,然后在搜索框里输入企业名字,再然后……诶,先填个验证码再看结果吧。
有痛点,就有生意,天眼查之类的平台,就是看准了官方平台存在的一些问题,优化了自家产品,能让用户“正常”的查到企业相关的工商信息,甚至还能查到人物、企业之间的关联信息、商标。当然了,好用也是有代价的,要花钱。
还有一个都会存在的问题是,政府网站得发布法规、政策这些文件,但用关键词一搜,经常冒出来一堆莫名其妙的结果,跟你想找的完全不沾边,有时候连百度都不如。
不过,这两年枪仔在一些省级或国家级网站上搜东西,已经很少碰到这问题了。但小一点的政府网站还是这样,可能因为没人投这几年,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,电子政务也开始APP化,但是,政务APP居然比网站还难用。
当时,大多数政务APP的评分都不到3分,比《749局》的评分还低。就这么低的评分,居然还有人做山寨APP来忽悠群众。而当你真正使用这一些APP的时候,就会发现各种显而易见的问题。比如,动不动就闪退;打开一次文章链接就会增加10个浏览量;点击某个功能,跳转过去只能看到一篇文章。
至于加载慢、兼容性太差、链接经常失效之类的问题,基本已经是祖传BUG了。前些年,很多政府网站还只可以通过IE浏览器或者使用IE插件才能登录。当然,现在绝大部分政府网站已经解决兼容性问题了。
早在2013年,官方媒体就直截了当地指出了,当时很多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。最突出的就是,有些网站就像僵尸一样,常年不更新,能不说话就不说话,非得说的时候,就含糊其辞。有的政府网站,甚至五六年都没有更新新内容了。
比如,有6个法学博士,要求政府公开一座桥的收费信息,结果政府回复说,这些不属于公开信息的范围。还有的地方网站上有“局长信箱”、“监督投诉”和“问题咨询”这些栏目,但点进去一个都打不开,就是摆设。更常见的是,政府网站上的回复都是些官话,看着像是回答了,实际上啥也没说。
普查结果为,政府网站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,比如站内搜索,虽然七成的政府网站有这个功能,但只有三成用着还行。中央、省、市级别的网站大体上还过得去,但基层的网站,就问题多多了,比如链接点不开、信息老不更新、功能用不了、页面打不开之类的。
而政府网站都会存在的问题,就是页面太挤太乱,一打开就让人头疼。而且很多功能藏得很深,找起来特别费劲。
当然了,普查不是为了挑毛病,而是为了找出问题。发现问题后,国家花了六年时间来调整和改进,效果还不错。
到2020年,我们把政府网站从8.4万个精简到了1.4万个,减少超过8成。同时,把政府网站、APP从纯粹的信息公示平台,变成了真正的线上政务处理工具,让老百姓做到动动手指完成办理,实现办事不求人的目的。(浙里办)
这么说,可能有点抽象,枪仔来举个例子。现在随便打开哪个政府网站,你都能在网页最下面,找到一个“政府网站找错”的功能。点进去一看,这是个官方让老百姓,给政府网站挑毛病的平台。你会发现里面已经有不少反馈了,而且一旦有人提了建议,政府部门的回复都挺快的,不拖泥带水,需要改的就改,需要解释的就解释。
但是,枪仔还是要提一个更好,更贴近大家切身利益的整改案例,12306。在2017年之前买过火车票的观众老师都知道,当年的12306有多么难用,每逢节假日必定宕机、下单之后必定遭遇逆天验证码。
当然,问题也不全怪官方,人口多、技术难这些客观因素也有影响。但大家想要个好用的售票系统,这没毛病。2017年情况开始好转,因为12306开始用阿某云的服务。说实话,我们现在能提前买票、随时退票,系统崩溃的时候少了,找徐峥也不用在光头堆里找了,都得感谢阿某云的技术帮忙。
视频到这里,我们要来聊一聊,一直没提到的那个问题,为什么政府网站普遍都难用呢?
大家都懂得,体制内做决策要考虑的因素多得很。很多时候,不是你觉着怎么能做好,就能怎么来的。
客观来说,政府网站和其他在线平台,都得考虑安全、规定和人手这一些因素。比如,为什么好些年都只支持IE浏览器?会不会是因为这样的形式风险最可控?。还有,有时候我们正真看到新闻报道某个文件,但想找原文件却找不到了,原因是公示期过了,或者信息公开也有限制。再说,一个政府网站牵扯到那么多部门,怎么协调好,也是个大问题。
从主观角度来看,虽然网站一直在那儿,但是负责盖章、定方向的人,可能几年一换,很难保持统一的建设和运营标准。而且,从电视问政那个视频里也能看出来,要让大家主动认错、积极改正,得有人推着走,还得有领导参与。让各部门自己建网站,自己揭自己的短,这要求有点不太实事求是了。
当然了,政府网站难用的更直接原因也许是因为通行的招标建站方式,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。经常外包的观众老师都知道,给体制内干活,虽然风险很小(不会欠钱),但难度很大,因为政府网站的要求和普通商业网站的搭建可不一样。而且,从最终的结果也能看出来,早起政府网站的验收标准,应该是重功能,轻体验。
根据央视的报道,开发一款政务APP的价格能达到几十上百万,而开发一个政府网站的价格也差不多。外包公司要赚钱的,能多赚点当然要多赚了。
不过,现在情况已经好很多了。《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(2023)》显示,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使用总量超过888亿人次,92.5%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“最多跑一次”。而针对电子政务能力的提升,依然会是之后几年改革的重点。
以上就是今天爱上政府网站的枪仔,都看到这个地方了,不来个一键三连然后点个关注吗。